基本解释


(隴)
lǒng  ㄌㄨㄥˇ
◎ 中国甘肃省的别称。
◎ 古地名,在今中国甘肃省:得陇望蜀(喻人贪得无厌)。
◎ 古同“垄”,土埂。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隴 lǒng 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阜( fù),表示与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,龙声。本义:古地名。在今甘肃东部)
(2) 即陇山。绵延于陕西、甘肃交界的地方 [Long]
陇,天水大阪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 沈涛注:“今本合三处互订,古本当作‘陇山,天水阪、大阪也。’”
(3) 甘肃省的简称。因古为陇西郡地而得名 [Gansu province]。如:陇西(古郡名。在今甘肃省东南部一带);陇上(地名。在今甘肃省)
(4) 通“垄”。田埂 [ridge]
席陇亩而荫庇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
然羽非有尺寸,乘势起陇亩之中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赞》
(5) 又如:陇邱(田垄;土丘);陇亩(田野,田亩)
(6) 泛指山 [hill]。如:陇断(土岗子,即垄断。指山脉阻隔。陇,山冈高地)
词性变化

隴 lǒng 
〈动〉
通“拢”。凑起,集合 [gather together]
洪涟陇蹙。——鲍照《登大雷岸与妹书》

隴 lǒng 
〈形〉
通“隆”。盛,多 [rich;abundant]
日中而阳陇为重阳。——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

汉语字典

[①][lǒng]
[《廣韻》力踵切,上腫,來。]
“陇1”的繁体字。
(1)山名。绵延于甘肃、陕西交界的地方。
(2)指今甘肃省一带地方。
(3)甘肃省的简称。如从甘肃兰州到连云港段的铁路称陇海铁路。
(4)隆盛,旺盛。
(5)通“壟”。坟墩;坟墓。
(6)通“壟”。高丘。
(7)通“壟”。畦,田块。
(8)通“壟”。沟塍。

音韵参考

[平水韵]:上声二肿
[粤 语]:lung5
[闽南语]:long2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戌集中】【阜字部】 隴; 康熙笔画:24; 页码:页1349第05
【唐韻】力踵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魯勇切【正韻】力董切,

康熙字典第1349页图片

  • 魏碑的陇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陇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欧阳通的陇字楷书

    欧阳通

  • 虞世南的陇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柳公权的陇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赵之谦的陇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沈尹默的陇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陇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智永的陇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张猛龙碑的陇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王铎的陇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王铎的陇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张即之的陇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行书-米芾的陇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陇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傅山的陇字行书

    傅山

  • 近人的陇字行书

    近人

  • 敬世江的陇字行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李邕的陇字行书

    李邕

  • 苏轼的陇字行书

    苏轼

  • 王铎的陇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郑板桥的陇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王壮为的陇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毛爷爷的陇字草书

    毛爷爷

  • 敬世江的陇字草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王铎的陇字草书

    王铎

  • 魏了翁的陇字草书

    魏了翁

  • 徐伯清的陇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祝枝山的陇字草书

    祝枝山

  • 傅山的陇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傅山的陇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陇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曹全碑的陇字隶书

    曹全碑

  • 曹全碑的陇字隶书

    曹全碑

  • 顾蔼吉的陇字隶书

    顾蔼吉

  • 赵宽碑的陇字隶书

    赵宽碑

  • 隶书-金农的陇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金农的陇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陇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隶书-邓石如的陇字隶书

    隶书-邓石如

  • 感孝颂的陇字篆书

    感孝颂

  • 汉印的陇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陇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唐.祀三公碑的陇字篆书

    唐.祀三公碑

  • 汪仁寿的陇字篆书

    汪仁寿

  • 吴昌硕的陇字篆书

    吴昌硕

  • 杨沂孙的陇字篆书

    杨沂孙

  • 吴昌硕的陇字篆书

    吴昌硕

  • 杨沂孙的陇字篆书

    杨沂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