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ā  ㄚˉ
◎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:阿大。阿爷。阿爹。阿罗汉。阿毛。阿婆。阿弟。阿姊。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ē 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阜,可声。本义:大的山陵,大的土山)
(2) 同本义 [big mound]
阿,大陵也。一曰曲阜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我陵我阿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
有卷者阿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
在彼中阿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菁菁者莪》
(3) 又如:阿丘(一边偏高的土丘)
(4) 泛指山 [mountain]
流自眺夫衡阿兮。——张衡《思玄赋》。注:“山下也。”
(5) 又如:阿阜(山峰,峰峦);崇阿(高大的山)
(6) 山坡 [hillside]
(7) 细缯,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[fine silks]
衣阿锡,曳齐纨。——《淮南子·修务》
被阿锡,揄纻缟。——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
曳阿锡。——《汉书·礼乐志》。注:“细缯也。”
(8) 又如:阿锡(细的丝布。阿指细缯,锡是细布)
(9) 曲隅,角落 [corner]
四阿重屋。——《周礼·考工记》
若有人兮山之阿。——《楚辞·山鬼》。注:“曲隅也。”
周阿而生——班固《西都赋》。注:“庭之曲也。”
汾之阿。——《汉书·礼乐志》。注:“水之曲隅。”
(10) 水边 [waterside]
丙午,天子饮于河水之阿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
(11) 近旁 [nearby;near]。如:阿门(旁门)
(12) 地名。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[Dong'e county]。如:阿缟(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)
词性变化
 
ē 
〈动〉
(1) 曲从;迎合 [pander to;play up to]
弗谏而阿之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:“随也。”
阿郑君之心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长见》
行叩诚而不阿兮。——《楚辞·逢纷》。注:“曲也。”
是察阿党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。注:“谓治狱吏以私恩,曲桡为也。”
(2) 又如:阿奉(阿谀奉承);阿世(迎合世俗);阿邑(迎合奉承的样子);阿意(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)
(3) 偏袒 [be unfairly partial to]。如:阿好(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);阿私(偏袒;庇护);阿党(结党偏私)
(4) 〈方〉∶通“屙”。拉,排泄大小便 [exerete]。如:阿金溺银(指生财有道);阿绵花屎(拖延,磨时间)
(5) 另见ā;ǎ;à;ɑ

汉语字典

[①][ē]
[《廣韻》烏何切,平歌,影。]
(1)大的丘陵。
(2)泛指山。
(3)山坡。
(4)谓山下。
(5)水边。
(6)近旁。
(7)(山、水或其他的)弯曲处,曲隅。
(8)曲从;迎合。
(9)徇私,偏袒。
(10)倚靠。
(11)屋栋,正梁。
(12)屋角处翘起来的檐。
(13)细缯。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。
(14)象声词。应诺声。
(15)通“婀”。柔美貌。
(16)通“訶”。斥责。
(17)用同“屙”。方言。排泄(大小便)。
(18)地名。即今山东省东阿县。
[②][ā]
(1)名词前缀。用在人名、或姓的前面,有亲昵的意味。
(2)名词前缀。用在排行次第的前面,有亲昵或轻视的意味。
(3)名词前缀。用在称谓之前。
(4)古代妇人名字,有用在夫姓和父姓之中夹一“阿”字组成。
(5)古代东方民族语。代词。我。
[③][ǎ]
叹词。表示惊讶。
[④][à]
方言。副词。犹言可、是否。用在问句中,加强语气。
[⑤][a˙]
(1)语气词。用在句首或句中。无义。
(2)语气词。用在句末表示肯定、嘱咐、乞请等语气。
(3)语气词。后作“啊”。用在句中稍作停顿,让人注意下面的话。

音韵参考

[上古音]:歌部闕母,ai
[广 韵]:烏何切,下平7歌,ē,果開一平歌影
[平水韵]:下平五歌
[粤 语]:aa2aa3aak3o1
[闽南语]:a1,o1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戌集中】【阜字部】 阿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1348第06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
康熙字典第1348页图片

  • 柳公权的阿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虞世南的阿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沈尹默的阿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赵之谦的阿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阿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褚遂良的阿字楷书

    褚遂良

  • 柳公权的阿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褚遂良的阿字楷书

    褚遂良

  • 颜真卿的阿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赵佶的阿字楷书

    赵佶

  • 智永的阿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智永的阿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钟繇的阿字楷书

    钟繇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阿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魏碑的阿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智永的阿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张猛龙碑的阿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欧阳询的阿字楷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褚遂良的阿字楷书

    褚遂良

  • 张即之的阿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行书-米芾的阿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阿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阿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阿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陆柬之的阿字行书

    陆柬之

  • 欧阳询的阿字行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陈淳的阿字行书

    陈淳

  • 董其昌的阿字行书

    董其昌

  • 龚贤的阿字行书

    龚贤

  • 敬世江的阿字行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欧阳询的阿字行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王铎的阿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王羲之的阿字行书

    王羲之

  • 王羲之的阿字行书

    王羲之

  • 王羲之的阿字行书

    王羲之

  • 王献之的阿字行书

    王献之

  • 王献之的阿字行书

    王献之

  • 王献之的阿字行书

    王献之

  • 王献之的阿字行书

    王献之

  • 王献之的阿字行书

    王献之

  • 文征明的阿字行书

    文征明

  • 杨维桢的阿字行书

    杨维桢

  • 赵孟頫的阿字行书

    赵孟頫

  • 赵孟頫的阿字行书

    赵孟頫

  • 王壮为的阿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王壮为的阿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郑板桥的阿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王铎的阿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毛爷爷的阿字草书

    毛爷爷

  • 智永的阿字草书

    智永

  • 怀素的阿字草书

    怀素

  • 怀素的阿字草书

    怀素

  • 敬世江的阿字草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李世民的阿字草书

    李世民

  • 欧阳询的阿字草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欧阳询的阿字草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司马懿的阿字草书

    司马懿

  • 孙过庭的阿字草书

    孙过庭

  • 王宠的阿字草书

    王宠

  • 王升的阿字草书

    王升

  • 吴镇的阿字草书

    吴镇

  • 鲜于枢的阿字草书

    鲜于枢

  • 徐伯清的阿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徐伯清的阿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赵构的阿字草书

    赵构

  • 赵佶的阿字草书

    赵佶

  • 赵雍的阿字草书

    赵雍

  • 赵子昂的阿字草书

    赵子昂

  • 赵子昂的阿字草书

    赵子昂

  • 智永的阿字草书

    智永

  • 智永的阿字草书

    智永

  • 智永的阿字草书

    智永

  • 祝枝山的阿字草书

    祝枝山

  • 傅山的阿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傅山的阿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阿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曹全碑的阿字隶书

    曹全碑

  • 衡方碑的阿字隶书

    衡方碑

  • 居延简的阿字隶书

    居延简

  • 马王堆帛书的阿字隶书

    马王堆帛书

  • 马王堆帛书的阿字隶书

    马王堆帛书

  • 隶书-金农的阿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金农的阿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邓石如的阿字隶书

    隶书-邓石如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阿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邓石如的阿字篆书

    邓石如

  • 王褆的阿字篆书

    王褆

  • 吴昌硕的阿字篆书

    吴昌硕

  • 吴让之的阿字篆书

    吴让之

  • 徐同柏的阿字篆书

    徐同柏

  • 曾纪泽的阿字篆书

    曾纪泽

  • 赵之谦的阿字篆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邓石如的阿字篆书

    邓石如

  • 吴昌硕的阿字篆书

    吴昌硕

  • 吴让之的阿字篆书

    吴让之

  • 赵之谦的阿字篆书

    赵之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