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bù   ㄅㄨˋ
◎ 全体中的一份:部分(“分”读轻声)。外部。腹部。局部。全部。部件。部位(位置)。
◎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:外交部。编辑部。部队(军队)。
◎ 具有统属关系:所部五十人。部下。部将。部属。部首。部落(luò)。
◎ 安置安排:部署。
◎ 量词:一部小说。三部汽车。

英文翻译


part   board   ministry   office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bù 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邑,( fǒu)声。从“邑”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。本义:古汉地名。约在今甘肃省天水、清水、秦安、两当、礼县、徽县一带)
(2) 同本义 [Bu,an ancient place]
部,天水狄部。——《说文》
(3)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,后泛指部队,军队 [army]
瑜为前部大督。——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
(4) 又如:部阵(队伍);部校(部队;泛称武官);部将(部下的武官;军中偏将)
(5) 中央行政官署。有时也称一般衙署、地方行政官署 [central government;board;department]
还部白府君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(6) 又如:部费(向吏部行贿以便批准任职所用的钱);部尺(由工部制造的标准尺);部曹(旧指京师各部司官);部堂(清代各部尚书、侍郎称部堂。又各省总督多带兵部尚书衔者,也叫部堂);国防部;外交部;财政部
(7) 地区。古代监察或行政区域名 [area;district]
河东二十八县,分为两部。——《汉书·尹翁归传》
(8) 部落 [tribe]
曾祖莫护跋, 魏初率其诸部入居 辽西。——《晋书》
(9) 分类,门类 [category]
名属教坊第一部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(10) 又如:部索(分部搜索);部居(分门别类的排列);古籍分经、史子、集四部
(11) 部分 [part;section]。如:上部;南部
(12) 单位 [unit;department]。如:编辑部;批发部
(13) 军队领导机构 [headquarters]。如:总参谋部;总政治部;总后勤部;师部
词性变化
bù 
〈动〉
(1) 统率 [command]
汉王部五诸侯兵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(2) 又如:部人(被统率的人);部握(统管,掌握);部率(统率)
(3) 安排,布置 [arrange]
部署诸将。——《汉书·高帝纪》。注:“分部而署置。”
(4) 又如:部索(部署搜索罪人)
(5) 管辖 [administer]。如:部县(所辖之县,属县);部领(统辖率领);部事(所属的事情)
bù 
〈量〉
(1) 用于书籍、机器、电影等
则此一部开国血史。——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·序》
(2) 又如:一部书,两部机器,三部电影

汉语字典

[①][bù]
[《廣韻》裴古切,上姥,並。]
“郶1”的今字。
(1)总领;统率。
(2)引申为部勒,约束。
(3)部伍,部队。
(4)军队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。
(5)古时行政区域名。
(6)衙署,有关主管部门。
(7)引申为在某主管部门任职。
(8)管辖,治理。
(9)部署,安排布置。
(10)派别,门派。
(11)门类,类别。
(12)部分;部位。
(13)部落,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。
(14)车盖的盖斗。
(15)通“剖”。参见“部發”。
(16)通“棓”。大杖。
(17)量词。用于书籍、影片等。
(18)量词。用于乐队、剧组等。相当于“班”、“组”、“队”。
(19)量词。古白话作品中用于胡须等。
(20)量词。用于机器或车辆。相当于“架”、“辆”。
[②][pǒu]
[《廣韻》蒲口切,上厚,並。]
“郶2”的今字。
(1)小阜。
(2)通“踣”。跌倒,仆倒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裴古切,上10姥,bù,遇開一上模並
[平水韵]:上声七麌·上声二十五有
[粤 语]:bou6
[闽南语]:pho7,poD7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酉集下】【邑字部】 部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1272第17
【廣韻】【正韻】裴古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伴姥切,

康熙字典第1272页图片

  • 虞世南的部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柳公权的部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沈尹默的部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部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赵之谦的部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魏碑的部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部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褚遂良的部字楷书

    褚遂良

  • 欧阳询的部字楷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欧阳询的部字楷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王羲之的部字楷书

    王羲之

  • 颜真卿的部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颜真卿的部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元倪墓志的部字楷书

    元倪墓志

  • 张玄墓志的部字楷书

    张玄墓志

  • 智永的部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张猛龙碑的部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张猛龙碑的部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颜家庙碑的部字楷书

    颜家庙碑

  • 欧阳询的部字楷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褚遂良的部字楷书

    褚遂良

  • 行书-米芾的部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行书-米芾的部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张即之的部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张即之的部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部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部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陆柬之的部字行书

    陆柬之

  • 丰熙的部字行书

    丰熙

  • 怀素的部字行书

    怀素

  • 黄庭坚的部字行书

    黄庭坚

  • 敬世江的部字行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李建中的部字行书

    李建中

  • 米芾的部字行书

    米芾

  • 王巩的部字行书

    王巩

  • 王羲之的部字行书

    王羲之

  • 颜真卿的部字行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吴说的部字行书

    吴说

  • 颜真卿的部字行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于谦的部字行书

    于谦

  • 张照的部字行书

    张照

  • 赵孟頫的部字行书

    赵孟頫

  • 黄庭坚的部字行书

    黄庭坚

  • 郑板桥的部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郑板桥的部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郑板桥的部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王铎的部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王铎的部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王铎的部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毛泽东的部字草书

    毛泽东

  • 怀素的部字草书

    怀素

  • 怀素的部字草书

    怀素

  • 皇象的部字草书

    皇象

  • 敬世江的部字草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徐伯清的部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米芾的部字草书

    米芾

  • 赵子昂的部字草书

    赵子昂

  • 杨凝式的部字草书

    杨凝式

  • 傅山的部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傅山的部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部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部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曹全碑的部字隶书

    曹全碑

  • 衡方碑的部字隶书

    衡方碑

  • 曹全碑的部字隶书

    曹全碑

  • 居延简的部字隶书

    居延简

  • 马王堆帛书的部字隶书

    马王堆帛书

  • 隶书-金农的部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金农的部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部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部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部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隶书-邓石如的部字隶书

    隶书-邓石如

  • 胡澍的部字篆书

    胡澍

  • 胡澍的部字篆书

    胡澍

  • 徐秉义的部字篆书

    徐秉义

  • 杨沂孙的部字篆书

    杨沂孙

  • 胡澍的部字篆书

    胡澍

  • 杨沂孙的部字篆书

    杨沂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