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(蹺)
qiāo  ㄑㄧㄠˉ
◎ 脚向上抬:跷脚。跷腿。
◎ 〔跷蹊〕奇怪,违反常理让人怀疑。亦称“蹊跷”。
◎ 竖起大拇指:跷着大拇指。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蹺、蹻 qiāo 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足,尧声。本义:举足)
(2) 同本义 [lift up (a leg)]
蹻,举足行高也。从足,喬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可蹻足而待也。——《汉书·高帝纪》
莫不蹻足抗首。——扬雄《长杨赋》
(3) 又如:跷蹄辇脚(高举脚,轻落足);跷着腿坐着;跷足(举足);跷腿(抬脚举步)
(4) 竖起 [手指] [hold up (a finger)]。如:跷大拇指夸他好
(5) 踮起脚后跟 [stand on tiptoe]
跷起脚来,把一个一个脸面都看遍,哪个也不是菊英。—— 赵树理《三里湾》
(6) 又如:跷足(踮起脚跟)
(7) 跛 [lame]
他一跷一拐地努力走着。——茅盾《脱险杂记》
(8) 又如:跷足(跛足);跷脚(跛足;瘸腿)
(9) 用同“翘”。向上昂起 [hold one's head high]。如:跷生生(翘竖尖耸的样子) 迈步;跨步 [stride]。如:跷蹀(犹奔走)
词性变化

蹺 qiāo 
〈名〉
(1) 高跷 [stilts]。在传统戏剧、舞蹈中供表演者绑在脚上使用的一种木制道具,高者三四尺,低者尺余。如:跷工(戏曲、舞蹈演员踩着高跷训练步伐的基本功) “蹻”
(2) 另见 jué

汉语字典

[①][qiāo]
[《廣韻》去遥切,平宵,溪。]
亦作“蹻1”。“跷1”的繁体字。
(1)举足;抬腿。
(2)迈步;跨步。
(3)踮起脚后跟。
(4)跛。
(5)指脚。
(6)传统戏剧、舞蹈中供表演者绑在脚上使用的一种木制道具。高者三四尺,低者尺馀。
(7)指举足高飞。相传为道教所传飞行之术。
(8)扣除。
(9)用同“翹”。向上昂起。
(10)不踏实。参见“蹺然”。
(11)指死。
(12)用同“橇”。参见“蹺車”。
(13)见“蹺怪”、“蹺蹊”。
(14)中医名词。指捷举手足。
(15)中医名词。指跷脉。中医奇经八脉名。包括阳跷,阴跷。参见“蹺脈”。

音韵参考

[平水韵]:下平二萧
[粤 语]:hiu1
[闽南语]:khiau1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酉集中】【足字部】 蹺; 康熙笔画:19; 页码:页1226第09
【廣韻】去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丘祅切,

康熙字典第1226页图片

  • 魏碑的跷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跷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颜真卿的跷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虞世南的跷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柳公权的跷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赵之谦的跷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沈尹默的跷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跷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智永的跷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张猛龙碑的跷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王铎的跷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王铎的跷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行书-米芾的跷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跷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胡问遂的跷字行书

    胡问遂

  • 郑板桥的跷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王壮为的跷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毛爷爷的跷字草书

    毛爷爷

  • 敬世江的跷字草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徐伯清的跷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傅山的跷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跷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曹全碑的跷字隶书

    曹全碑

  • 隶书-金农的跷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跷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隶书-邓石如的跷字隶书

    隶书-邓石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