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(譚)
tán  ㄊㄢˊ
◎ 同“谈”。
◎ 姓。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譚 tán 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言,覃声。本义:同“谈”,说)
(2) 同本义 [talk]
夫子何不谭我于王。——《庄子·则阳》
(3) 又如:谭笑(谈笑);谭艺(谈论文学艺术);谭说(议论;谈论);谭吐(说话时的措词和态度);谭助(谈资);谭言微中(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)
(4) 绵延相及 [have an effect on]
不称而祀谭,次祖。犯诅渝盟,伤言。——《管子》
词性变化

譚 tán 
〈形〉
宏大,广大 [big]
富恭有本能图,修业居久而谭。——《大戴礼记》。王聘珍解诂:“《广韵》:‘谭,大也。’业安于久而自大也。”

譚 tán 
〈名〉
(1) 同“谈”。言论 [opinion on public affairs; views on politics]
此老生之常谭。——陈寿《三国志》
(2) 古代国名 [Tan state]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东龙山镇附近。公元前684年为齐所灭
(3) 姓
(4) 另见 xún

汉语字典

[①][tán]
[《廣韻》徒含切,平賈,定。]
[《廣韻》徒感切,上感,定。]
“谭1”的繁体字。
(1)延及。
(2)连属,接连不断。参见“參3譚”。
(3)光大。
(4)古国名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东龙山镇附近。公元前684年为齐桓公所灭。
(5)通“覃”。深沉貌。参见“譚思”。
(6)同“談”。谈说,称说。
(7)同“談”。话语。
(8)姓。南朝宋有谭金。见《宋书·宗越传》。

音韵参考

[平水韵]:下平十三覃
[粤 语]:taam4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譚; 康熙笔画:19; 页码:页1188第18
【廣韻】【正韻】徒含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徒南切,

康熙字典第1188页图片

  • 魏碑的谭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谭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虞世南的谭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颜真卿的谭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颜真卿的谭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张雨的谭字楷书

    张雨

  • 柳公权的谭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赵之谦的谭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沈尹默的谭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谭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智永的谭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张猛龙碑的谭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王铎的谭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王铎的谭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张即之的谭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行书-米芾的谭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谭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敬世江的谭字行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清人的谭字行书

    清人

  • 清人的谭字行书

    清人

  • 邢侗的谭字行书

    邢侗

  • 郑板桥的谭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张雨的谭字行书

    张雨

  • 王壮为的谭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毛爷爷的谭字草书

    毛爷爷

  • 邓文原的谭字草书

    邓文原

  • 草书韵会的谭字草书

    草书韵会

  • 皇象的谭字草书

    皇象

  • 敬世江的谭字草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徐伯清的谭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赵子昂的谭字草书

    赵子昂

  • 傅山的谭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谭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蒯关保的谭字隶书

    蒯关保

  • 徐份的谭字隶书

    徐份

  • 伊立勋的谭字隶书

    伊立勋

  • 隶书-金农的谭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谭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隶书-邓石如的谭字隶书

    隶书-邓石如

  • 汉印的谭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谭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谭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谭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谭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谭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谭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谭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吴昌硕的谭字篆书

    吴昌硕

  • 吴大澂的谭字篆书

    吴大澂

  • 严可均的谭字篆书

    严可均

  • 砖文的谭字篆书

    砖文

  • 吴昌硕的谭字篆书

    吴昌硕

  • 严可均的谭字篆书

    严可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