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(諍)
zhèng  ㄓㄥˋ
◎ 谏,照直说出人的过错,叫人改正:诤谏。诤言。诤臣。诤友(能直言规劝的朋友。亦作“争友”)。
◎ 〔诤人〕古代传说中的矮小人种。亦称“靖人”。
◎ 纷争,争:诤紊(争论是非)。

英文翻译


admonish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諍 zhēng
〈动〉
(1) 假借为“争”。争论;争讼 [argue]
王凤为平理诤讼。——《后汉书·刘玄传》
诤,讼也。——《苍颉篇》
彼诚以天下之必无仙,而我独以实有而与之诤,诤之弥久,而彼执之弥回。——晋· 葛洪《抱朴子》
(2) 又如:诤讼(争论);诤论(争论);诤薮(争讼的渊薮);诤辞(争讼之辞);诤诉(诉讼)
(3) 争奇;竞争 [contend;forestall]
虽时时与师友有诤有讲,然师友总不以我为嫌者,知我无诤心也,彼此各求以自得也。——明· 李贽《与河南吴中丞书》
(4) 又如:诤治(竞相采取治国之道);诤心(争高低之心);诤竞(竞争)
(5) 通“争”。争夺[contend;vie;strive]
有两虎诤人而斗者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
阘茸勇敢于饕诤。——《晋书·王沈传》
(6) 另见 zhèng 
基本词义

諍 zhèng 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言,争声。因与言论有关,故从言。“诤”字本作“争”,“诤”是后起字,意思是强谏。用则可生,不用则死,程度比“谏”重。本义:直言规劝) 同本义(尤指友谊诚挚的劝告) [admonish]
诤,谏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士有诤友,则身不离于令名。——《孝经·谏诤》
(2) 又如:默诤(背地里直言劝告);诤谏(以直言劝止他人的过失);诤臣(能谏诤的臣子);诤戒(告诫)
(3) 另见 zhēng

汉语字典

[①][zhèng]
[《廣韻》側迸切,去諍,莊。]
“诤1”的繁体字。
(1)直言规劝。
(2)通“靖”。细小。参见“諍人”。
(3)通“静”。
[②][zhēng]
[《集韻》甾莖切,平耕,莊。]
“诤2”的繁体字。
(1)通“争”。争讼;争论。
(2)通“争”。争夺;争竞。
(3)用同“睁”。瞪大着眼睛。

音韵参考

[平水韵]:去声二十四敬
[粤 语]:zaang3zang3
[闽南语]:cheN3,cheng3,chiN3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諍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1188第18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

康熙字典第1188页图片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诤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魏碑的诤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柳公权的诤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虞世南的诤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赵之谦的诤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诤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褚遂良的诤字楷书

    褚遂良

  • 柳公权的诤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沈尹默的诤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智永的诤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张猛龙碑的诤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张即之的诤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诤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欧阳询的诤字行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汇辑的诤字行书

    汇辑

  • 敬世江的诤字行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王鸿绪的诤字行书

    王鸿绪

  • 王铎的诤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王壮为的诤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毛爷爷的诤字草书

    毛爷爷

  • 敬世江的诤字草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宋克的诤字草书

    宋克

  • 徐伯清的诤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傅山的诤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诤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衡方碑的诤字隶书

    衡方碑

  • 马王堆帛书的诤字隶书

    马王堆帛书

  • 马王堆帛书的诤字隶书

    马王堆帛书

  • 马王堆帛书的诤字隶书

    马王堆帛书

  • 隶书-邓石如的诤字隶书

    隶书-邓石如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诤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隶书-金农的诤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说文解字的诤字篆书

    说文解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