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(詔)
zhào  ㄓㄠˋ
◎ 告诉,告诫:为人父者,必能诏其子。
◎ 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:诏书。诏令。诏谕。奉诏。遗诏。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詔 zhào 
〈动〉
(1) (会意兼形声。从言从召,召亦声。“言”是言论,“召”是召唤。本义:告知,告诉)
(2) 同本义 [tell;let know;inform]。先秦没有此字,秦汉才出现,多用于上告下
诏,告也。——《说文新附》
负剑辟咡诏之,出入有诏于国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
上诏书者。——蔡邕《独断》。注:“诏,诰也。有三品。”
以诏后世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
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。——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
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。—— 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(3) 又如:诏众(告诉众人);诏赞(告知和赞助)
(4) 教导;告诫 [instruct;admonish]
夫为人父者,必能诏其子。——《庄子·盗跖》
多分其教诏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审分》
(5) 又如:诏导(教导);诏诲(告诫教导);诏侑(劝告);诏志(教导立身养志);诏相(教导行大礼的言行)
(6) 皇帝下达命令 [give imperial edict]
诏使儒卿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优诏奖瑞。——《明史》
诏赐抚臣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(7) 又如:诏求(皇帝下令征求);诏征(皇帝下令征召);诏选(皇帝下令任命);诏用(皇帝下令任用)
(8) 征召 [recruit]
明诏期,前后农夫,以时均修焉,…。——《管子》
(9) 又如:诏期(征召的日期)
(10) 召见 [call in]
诏伊尹于 亳( bó)郊兮。——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
(11) 宣扬 [advocate; champion; propagate]
未可明诏大号。——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(12) 报告 [report]
按周礼诸职凡言诏者,皆下告上之辞。—— 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不以诏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
虽诏于天子无北面。——《礼记·学记》
故礼有摈诏。——《礼记·礼器》
诏西皇使涉予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
词性变化

詔 zhào 
〈名〉
(1) 诏书,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 [imperial edict]
上尊号王为秦皇。命为制,令为诏。——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非有诏不得上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诏即下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捧诏恸哭。
出密诏示之。
(2) 又如:下诏(颁发诏书);诏板(即诏书);诏记(皇帝的手令);诏条(诏书中所列的条文);诏黄(以黄色纸书写发布的诏令)
(3)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[Zhao]
南诏蛮,本 乌蛮之别种也,姓 蒙氏。蛮谓王为“诏”,自言 哀牢之后。——《旧唐书》
(4) 又如:诏家(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)

汉语字典

[①][zhào]
[《廣韻》之少切,去笑,章。]
“诏1”的繁体字。
(1)告知。
(2)教导;告誡。
(3)皇帝下达命令。
(4)引申为被皇帝任命。
(5)诏书。
(6)言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若唯无詔,王公必將乘人而鬭其捷。”成玄英疏:“詔,言也。”一说谏诤。陈鼓应今注:“詔,崔譔本作'詻'(è),争辯、諫諍之意。”
(7)辅助。
(8)征召;召集。
(9)引申为招致,导致。
(10)文体名。
(11)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。
[②][shào]
[《字彙》市召切]
通“紹1”。“诏2”的繁体字。
承继。

音韵参考

[平水韵]:去声十八啸
[粤 语]:ziu3
[闽南语]:chiau3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詔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1188第18
【廣韻】之少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之笑切,

康熙字典第1188页图片

  • 魏碑的诏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诏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诏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虞世南的诏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沈尹默的诏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诏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赵之谦的诏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褚遂良的诏字楷书

    褚遂良

  • 褚遂良的诏字楷书

    褚遂良

  • 柳公权的诏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水岛修三的诏字楷书

    水岛修三

  • 王知敬的诏字楷书

    王知敬

  • 颜真卿的诏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智永的诏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张猛龙碑的诏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褚遂良的诏字楷书

    褚遂良

  • 颜家庙碑的诏字楷书

    颜家庙碑

  • 行书-米芾的诏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张即之的诏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诏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陆柬之的诏字行书

    陆柬之

  • 欧阳询的诏字行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敬世江的诏字行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康有为的诏字行书

    康有为

  • 李邕的诏字行书

    李邕

  • 明人的诏字行书

    明人

  • 明人的诏字行书

    明人

  • 明人的诏字行书

    明人

  • 苏轼的诏字行书

    苏轼

  • 王羲之的诏字行书

    王羲之

  • 王羲之的诏字行书

    王羲之

  • 王羲之的诏字行书

    王羲之

  • 王献之的诏字行书

    王献之

  • 吴宽的诏字行书

    吴宽

  • 虞世南的诏字行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赵慎的诏字行书

    赵慎

  • 黄庭坚的诏字行书

    黄庭坚

  • 黄庭坚的诏字行书

    黄庭坚

  • 黄庭坚的诏字行书

    黄庭坚

  • 王壮为的诏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王铎的诏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王铎的诏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毛爷爷的诏字草书

    毛爷爷

  • 柳公权的诏字草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王羲之的诏字草书

    王羲之

  • 王羲之的诏字草书

    王羲之

  • 傅山的诏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诏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衡方碑的诏字隶书

    衡方碑

  • 唐玄宗的诏字隶书

    唐玄宗

  • 桂馥的诏字隶书

    桂馥

  • 华山神庙碑的诏字隶书

    华山神庙碑

  • 马王堆帛书的诏字隶书

    马王堆帛书

  • 武威简的诏字隶书

    武威简

  • 杨统碑的诏字隶书

    杨统碑

  • 赵之谦的诏字隶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诏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隶书-邓石如的诏字隶书

    隶书-邓石如

  • 隶书-金农的诏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邓石如的诏字篆书

    邓石如

  • 汉印的诏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诏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诏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侯马盟书的诏字篆书

    侯马盟书

  • 秦量的诏字篆书

    秦量

  • 秦量的诏字篆书

    秦量

  • 秦量的诏字篆书

    秦量

  • 宋高宗的诏字篆书

    宋高宗

  • 泰山残字的诏字篆书

    泰山残字

  • 唐人摹刻.秦.李斯《峄山刻石》的诏字篆书

    唐人摹刻.秦.李斯《峄山刻石》

  • 吴昌硕的诏字篆书

    吴昌硕

  • 吴昌硕的诏字篆书

    吴昌硕

  • 吴大澂的诏字篆书

    吴大澂

  • 吴大澄的诏字篆书

    吴大澄

  • 吴让之的诏字篆书

    吴让之

  • 吴让之的诏字篆书

    吴让之

  • 徐三庚的诏字篆书

    徐三庚

  • 杨沂孙的诏字篆书

    杨沂孙

  • 杨沂孙的诏字篆书

    杨沂孙

  • 张惠言的诏字篆书

    张惠言

  • 张惠言的诏字篆书

    张惠言

  • 赵之谦的诏字篆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赵之谦的诏字篆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吴昌硕的诏字篆书

    吴昌硕

  • 吴大澄的诏字篆书

    吴大澄

  • 杨沂孙的诏字篆书

    杨沂孙

  • 张惠言的诏字篆书

    张惠言

  • 赵之谦的诏字篆书

    赵之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