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(諷)
fěng  ㄈㄥˇ
◎ 不看着书本念,背书:讽诵(抑扬顿挫地诵读)。讽咏。
◎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:讽刺。讽谏(不直指其事,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)。讽喻(一种修辞手法,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)。讽一劝百。

英文翻译


mock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諷 fěng 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言,风声。本义:背诵;朗读;传诵)
(2) 同本义 [recite;chant;intone]
讽,诵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兴道讽诵言语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乐》。注:“倍文曰讽,以声节之曰诵。”
少不讽。——《荀子·大略》。注:“谓就学讽诗书也。”按,诗风雅颂三类,以风为之,风借为讽。
今我讽遗文,思人至其乡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游襄阳怀孟浩然》
三藏就合掌讽起斋经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(3) 又如:讽味(诵读诗文而玩索其中的意味);讽经(念经);讽书(背书);讽术(背诵经艺)
(4) 婉言微辞或指责 [slightly blame]
讽,谏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论礼有五,谏讽为上。——《后汉书·李云传》
后迁侍中,帝引在帷幄,讽议左右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岂其愤世疾邪者耶?而托于柑以讽耶?——明· 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(5) 规劝 [admonish; advise]
而呤咏情性,以讽某上。——《文心雕龙》
(6) 又如:讽谏(用委婉的话来劝谏);讽诫(讽谏告诫);讽一劝百(辞赋之文,旨在讽谏,故因一事而起讽,以百事劝戒为终结)

汉语字典

[①][fěng]
[《廣韻》方鳳切,去送,非。]
“讽1”的繁体字。“風3”的被通假字。
(1)背诵。
(2)泛指诵读,诵念。
(3)用委婉的语言暗示、劝告或讥刺、指责。

音韵参考

[平水韵]:去声一送
[粤 语]:fung3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諷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1188第18
【唐韻】芬鳳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方鳳切,

康熙字典第1188页图片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讽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魏碑的讽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柳公权的讽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虞世南的讽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颜真卿的讽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颜真卿的讽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讽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沈尹默的讽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赵之谦的讽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智永的讽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张猛龙碑的讽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行书-米芾的讽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张即之的讽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讽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杜牧的讽字行书

    杜牧

  • 欧阳询的讽字行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敬世江的讽字行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司马敬墓志的讽字行书

    司马敬墓志

  • 写经残卷的讽字行书

    写经残卷

  • 王铎的讽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王铎的讽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郑板桥的讽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王壮为的讽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毛爷爷的讽字草书

    毛爷爷

  • 邓文原的讽字草书

    邓文原

  • 草书韵会的讽字草书

    草书韵会

  • 敬世江的讽字草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皇象的讽字草书

    皇象

  • 徐伯清的讽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傅山的讽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赵子昂的讽字草书

    赵子昂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讽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曹全碑的讽字隶书

    曹全碑

  • 衡方碑的讽字隶书

    衡方碑

  • 楼兰简的讽字隶书

    楼兰简

  • 隶书-金农的讽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讽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隶书-邓石如的讽字隶书

    隶书-邓石如

  • 汉印的讽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方去疾的讽字篆书

    方去疾

  • 说文解字的讽字篆书

    说文解字

  • 汉印的讽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汪仁寿的讽字篆书

    汪仁寿

  • 杨沂孙的讽字篆书

    杨沂孙

  • 说文解字的讽字篆书

    说文解字

  • 杨沂孙的讽字篆书

    杨沂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