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chī   ㄔˉ
◎ 无知,痴愚:蚩拙(粗俗笨拙)。蚩蚩。
◎ 古同“嗤”,讥笑。
◎ 古同“媸”,丑陋。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chī 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虫,之声。本义:蚩虫)
(2) 同本义 [a kind of insect]
蚩,蚩虫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(3) 传说中的一种海兽 [marine beast]。如:蚩尾(即鸱尾。古代屋脊上的鱼尾形饰物);蚩吻(传说中的怪兽名)
(4) 姓。如: 蚩尤
蚩尤惟始作乱。——《书·吕刑》。马注:“少昊之末九黎君名。”按, 郑注:“ 蚩尤霸天下, 黄帝所伐者,学 蚩尤为此者,九黎之君在少昊之代也,是 黄帝擒于涿鹿者。
词性变化
chī 
〈形〉
(1) 痴呆,愚蠢 [ignorant;stupid]
蚩,痴也。——《释名》
儿大黠宗室无蚩者。——《后汉书·刘盆子传》
(2) 又如:蚩骏(痴呆笨拙);蚩伫(鲁钝庸劣);蚩人(愚人);蚩蚩蠢蠢(愚笨蠢动的样子)
(3) 通“媸”。丑陋;丑恶 [ugly]
孰知辨其蚩妍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壹传》
(4) 又如:蚩妍(丑与美。同媸妍);蚩鄙(粗野拙劣)
chī 
〈动〉
(1) 欺侮 [bully]
蚩眩边鄙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。注:“侮也。”
(2) 又如:蚩辱(侮辱;欺压);蚩弄(犹侮弄)
(3) 通“嗤”。讥笑 [sneer]
蚩,笑也。——《苍颉篇》
他日与蒙会,又蚩辱之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吕蒙传》
终蚩弄而交泄兮,虽近习而不亲。——阮籍《猕猴赋》

汉语字典

[①][chī]
[《廣韻》赤之切,平之,昌。]
(1)老实;痴愚。
(2)见“蚩眩”。
(3)见“蚩蚩”。
(4)海兽名。
(5)象声词。参见“蚩然”、“蚩蚩”。
(6)通“嗤”。嘲笑;讥笑。
(7)通“媸”。丑陋;丑恶。
(8)姓。相传为蚩尤之后。见《通志·氏族四》。

音韵参考

[上古音]:之部穿三母,thji?
[广 韵]:赤之切,上平7之,chī,止開三平之昌
[平水韵]:上平四支
[粤 语]:ci1
[闽南语]:chhi1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申集中】【虫字部】 蚩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1078第28
【唐韻】赤之切【韻會】充之切,

康熙字典第1078页图片

  • 虞世南的蚩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赵之谦的蚩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沈尹默的蚩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魏碑的蚩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蚩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蚩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智永的蚩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张猛龙碑的蚩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张即之的蚩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行书-米芾的蚩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蚩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陆柬之的蚩字行书

    陆柬之

  • 陆柬之的蚩字行书

    陆柬之

  • 郑板桥的蚩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王壮为的蚩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王铎的蚩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傅山的蚩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蚩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赵之谦的蚩字隶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隶书-金农的蚩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邓石如的蚩字隶书

    隶书-邓石如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蚩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说文解字的蚩字篆书

    说文解字

  • 中山王鼎的蚩字篆书

    中山王鼎

  • 中山王鼎的蚩字篆书

    中山王鼎

  • 中山王鼎的蚩字篆书

    中山王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