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zhù   ㄓㄨˋ
◎ 筷子。
◎ 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。
◎ 古同“著”,明显。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筯 zhù 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竹,者声。本义:筷子。又作“筯”) 同本义 [chopsticks]
羹之有菜者用梜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:“今人或谓箸为梜。”
纣为象箸,而 箕子唏。——《史记·十二诸侯年表》
停杯投箸不能食。——唐· 李白《行路难》
辍箸叹曰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(2) 又
亦辍箸曰。
(3) 又
独一箸间。
(4) 又如:长箸(较长的筷子);箸长碗短(比喻餐具凌乱不齐);箸筩(盛筷子的竹筒);箸子(筷子)
词性变化
zhù 
〈动〉
(1) 通“著”。显明;显示 [manifest]
知命者也,箸是者也。——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
霸者之善箸焉。——《荀子·强国》
致忠信,箸仁义。——《荀子·王霸》
(2) 撰写,写作。后作“著” [write]
箸《论衡》八十五篇,二十余万言。——《后汉书》
及稍定汉诸仪法,皆 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。——《史记》
(3) 又如:箸录(记载;记录);箸论(著作,论述);箸撰(撰述;写成的作品)

汉语字典

[①][zhù]
[《廣韻》遟倨切,去御,澄。]
亦作“櫡1”。
筷子。
[②][zhù]
[《廣韻》陟慮切,去御,知。]
同“著1”。
(1)显明。
(2)撰述;写作。
[③][zhuó]
[《集韻》陟略切,入藥,知。]
同“著4”。
(1)附着。
(2)穿着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陟慮切,去9御,zhù,遇開三去魚知
[平水韵]:去声六御
[粤 语]:zyu3zyu6
[闽南语]:chhu1,ti7,tu7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未集上】【竹字部】 箸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891第03
〔古文〕

康熙字典第891页图片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箸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魏碑的箸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魏碑的箸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柳公权的箸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虞世南的箸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赵之谦的箸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箸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沈尹默的箸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智永的箸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张猛龙碑的箸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王壮为的箸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行书-米芾的箸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张即之的箸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王壮为的箸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王壮为的箸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行书-米芾的箸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箸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近人的箸字行书

    近人

  • 米芾的箸字行书

    米芾

  • 米芾的箸字行书

    米芾

  • 王铎的箸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郑板桥的箸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王铎的箸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张瑞图的箸字行书

    张瑞图

  • 毛爷爷的箸字草书

    毛爷爷

  • 张瑞图的箸字草书

    张瑞图

  • 傅山的箸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傅山的箸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箸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隶辨的箸字隶书

    隶辨

  • 隶书-金农的箸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箸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隶书-邓石如的箸字隶书

    隶书-邓石如

  • 说文解字的箸字篆书

    说文解字

  • 吴大澂的箸字篆书

    吴大澂

  • 吴让之的箸字篆书

    吴让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