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qú   ㄑㄩˊ
◎ 古代戟一类的兵器。
◎ 〔瞿聃〕佛陀与老子,为“佛”、“道”两教宗奉的教主。
◎ 〔瞿昙〕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,姓瞿昙。后以瞿昙为佛的代称,亦称“乔达摩”。
◎ 姓。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qú 
〈形〉
(会意兼形声。《说文》:“从隹。”隹( zhuī),短尾鸟的总称)。本义:惊视的样子 同本义 [frightened;panicstricken]
瞿,隼之视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见似目瞿,闻名心瞿。——《礼记·杂记》
瞿大视貌。——《字林》
公瞿然失席曰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
子綦瞿然。——《庄子·徐无鬼》
词性变化
qú 
〈名〉
(1) 同“戳”。戟一类的兵器 [halberd]
一人冕执瞿,立于西垂。——《书·顾命》
(2) 通“衢”。四通八达的大道 [thoroughfare]。如:瞿地(四通八达的地方)
(3) 瞿昙氏的省称。亦指佛教或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[Buddhist;Buddhism]。如:瞿聃(佛教和道教的代称);瞿老(老和尚);瞿昙(释迦牟尼的姓)
(4) 姓

汉语字典

[①][qú]
[《廣韻》其俱切,平虞,羣。]
亦作“戵1”。亦作“爠1”。
(1)古兵器名。戟属。
(2)谓植物根、叶旁生横出。
(3)瞿昙氏的省称。亦指佛教或与佛教有关的事物。参见“瞿聃”、“瞿曇”。
(4)通“衢”。参见“瞿地”。
(5)姓。
[②][jù]
[《廣韻》九遇切,去遇,見。]
(1)惊貌;惊视貌。
(2)惊惧。

音韵参考

[上古音]:鱼部群母,giua
[广 韵]:其俱切,上平10虞,qú,遇合三平虞群
[平水韵]:上平七虞·去声七遇
[粤 语]:geoi3geoi6keoi4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午集中】【目字部】 瞿; 康熙笔画:18; 页码:页819第05
【唐韻】九遇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俱遇切,

康熙字典第819页图片

  • 魏碑的瞿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瞿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柳公权的瞿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虞世南的瞿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赵之谦的瞿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沈尹默的瞿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瞿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智永的瞿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张猛龙碑的瞿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欧阳询的瞿字楷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王铎的瞿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张即之的瞿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行书-米芾的瞿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瞿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黄庭坚的瞿字行书

    黄庭坚

  • 王壮为的瞿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郑板桥的瞿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毛爷爷的瞿字草书

    毛爷爷

  • 草书韵会的瞿字草书

    草书韵会

  • 怀素的瞿字草书

    怀素

  • 敬世江的瞿字草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傅山的瞿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傅山的瞿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瞿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隶辨的瞿字隶书

    隶辨

  • 马王堆帛书的瞿字隶书

    马王堆帛书

  • 银雀山简的瞿字隶书

    银雀山简

  • 隶书-金农的瞿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邓石如的瞿字隶书

    隶书-邓石如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瞿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汉简的瞿字篆书

    汉简

  • 汉印的瞿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瞿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吴大澄的瞿字篆书

    吴大澄

  • 杨沂孙的瞿字篆书

    杨沂孙

  • 吴大澄的瞿字篆书

    吴大澄

  • 杨沂孙的瞿字篆书

    杨沂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