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xiōng   ㄒㄩㄥˉ
◎ 〔汹汹〕a.波涛声,如“波声汹汹”。b.形容喧扰,如“天下汹汹”,“议论汹汹”;c.形容声势很大(含贬义),如“气势汹汹”,“来势汹汹”。
◎ 〔汹涌〕水势很大,向上涌,如“波涛汹汹”、“汹汹澎湃”。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洶 xiōng 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水,凶声。本义:水猛烈地向上涌腾) 同本义。通常作“汹涌” [be sweeping and surging;turbulent]
洶,涌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大江动我前,汹若溟渤宽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大会渡》
填其汹渊,毋使水清。——《韩非子·杨权》
(2) 又如:汹呶(水势喧嚣翻腾貌);汹急(水势湍急);汹怒(水流激荡);汹然(汹涌翻腾貌);汹溶(水势翻腾上涌)
词性变化
xiōng 
〈形〉
(1) 形容声音大;喧嚣 [roaring]
洶洶、嗑嗑,皆水声也。——《尚书大传》
飘风来之洶洶。——《楚辞·逢纷》
(2) 又如:汹汹拳拳(喧闹欢腾的样子);汹赫(形容气势盛);汹洶(形容声音喧腾迅疾)
(3) 形容纷扰 [tumultuous]。如:汹怖(骚乱恐慌);汹汹茫茫(形容嘈杂、纷乱);汹动(喧扰不宁)

汉语字典

[①][xiōng]
[《廣韻》許容切,平鍾,曉。]
[《廣韻》許拱切,上腫,曉。]
亦作“汹1”。
(1)水波腾涌貌。
(2)形容声音大;喧嚣。
(3)形容纷扰。参见“洶洶”、“洶怖”。
(4)形容气势盛大。参见“洶洶”、“洶涌”、“洶猛”。

音韵参考

[平水韵]:上平二冬·上声二肿
[国 语]:xiōng
[粤 语]:hung1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汹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609第01
【集韻】與洶同。
(洶)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
康熙字典第609页图片

  • 柳公权的汹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虞世南的汹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沈尹默的汹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赵之谦的汹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魏碑的汹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汹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欧阳询的汹字楷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薛曜的汹字楷书

    薛曜

  • 颜真卿的汹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汹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张猛龙碑的汹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智永的汹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张即之的汹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行书-米芾的汹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辨体的汹字行书

    辨体

  • 敬世江的汹字行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陆士仁的汹字行书

    陆士仁

  • 王铎的汹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赵孟頫的汹字行书

    赵孟頫

  • 赵孟頫的汹字行书

    赵孟頫

  • 王壮为的汹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王铎的汹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郑板桥的汹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毛爷爷的汹字草书

    毛爷爷

  • 敬世江的汹字草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陆居仁的汹字草书

    陆居仁

  • 徐伯清的汹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傅山的汹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汹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陈鸿寿的汹字隶书

    陈鸿寿

  • 隶书-金农的汹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邓石如的汹字隶书

    隶书-邓石如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汹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陈義明的汹字篆书

    陈義明

  • 方去疾的汹字篆书

    方去疾

  • 林时九的汹字篆书

    林时九

  • 说文解字的汹字篆书

    说文解字

  • 说文解字的汹字篆书

    说文解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