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jìn   ㄐㄧㄣˋ
◎ 进:晋级。晋升。晋谒(进见)。
◎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。
◎ 中国山西省的别称:晋剧。
◎ 中国朝代名:西晋。东晋。

英文翻译


advance   enter   promote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晉 jìn 
〈动〉
(1) 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日。指追着太阳一直前进。本义:上进)
(2) 进 [enter]
晉,进也。日出,万物进。——《说文》
晋者,进也。——《易·序卦》
王提马而走诸侯晋。——《周礼·田仆》
盍孟晋以迨群兮。(盍:为什么不;孟,勉力;迨,赶上;群:大家。)——班固《幽通赋》
(3) 又如:晋谒(晋见;谒见);晋接(进见;接见);晋食(进献食品)
(4) 晋升。提高地位、级别或荣誉 [promote]
以功晋知府。——《清史稿·桂中行传》
晋封英王。——《陈玉成》
(5) 又如:晋封(晋升加封);晋秩(晋升官职或等级);晋阶(升级);晋号( —hào晋升其称号)
(6) 低,俯 [low]
见梓晋然实而俯。——《尚书大传》
(7) 又如:晋然(低垂的样子;俯下的样子)
(8) 授予,尤指在公共典礼中授予(如学位或贵族称号) [confer]。如:晋授
(9) 晋见,正式地会见,拜访 [call on]。如:晋谒
词性变化
Jìn
〈名〉
(1) 周代诸侯国名 [Jin state]。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,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,春秋时居有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,地跨黄河两岸。后被其大夫韩、赵、魏所分而亡
子夏之 晋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
晋师三豕过河。
晋师己亥涉河。
晋于是始墨。(晋国从此以黑衣为丧服。墨,活用为动词,意动用法。)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——三十三年》
(2) 又如:晋用楚材(谓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才);晋邦(指春秋时代的晋国);晋阳之甲(喻称地方官吏不满朝廷而举兵向内为兴“晋阳之甲”);晋棘(指春秋晋国垂棘之地所产的美玉)
(3) 朝代名 [Jin Dynasty]
(4) 司马炎代魏称帝,国号晋,都洛阳,史称西晋(公元265—316年),共四帝,为前赵所灭
晋太原中。—— 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无论魏晋。
魏晋氏以下。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晋陶渊明独爱菊。—— 宋· 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(5) 司马睿即位建康,保有江南之地,史称东晋(公元317—420年),共十一帝,为刘裕所取代
(6) 五代时,石敬瑭灭后唐称帝,国号晋,都洛阳,史称后晋(公元936—946年)
背晋以归 染。—— 宋· 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》
(7) 又如:晋年(喻指怀念故朝之思);晋帖(指晋人的书迹或其摹本、刻帖);晋京(晋朝的京城。指洛阳)
(8) 山西省的简称 [Shanxi province]。如:晋剧
(9) 水名 [Jin River]。源出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,分北、中、南三渠,东流入汾河

汉语字典

[①][jìn]
[《廣韻》即刃切,去震,精。]
亦作“晋1”。
(1)进。
(2)升,升级。
(3)六十四卦之一,坤下离上。
(4)内;里面。
(5)抑制;按捺。
(6)低;俯。《易·晋》:“晉如摧如,貞吉,罔孚,裕无咎。”闻一多《古典新义·〈周易〉义证类纂》:“摧訓折,訓落,與晉訓抑訓俯義近,故晉摧並舉。”一说,晋,进,谓进攻敌人。见高亨《周易大传今注》卷三。
(7)鼓名。
(8)同“進”。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,一排称为一进。
(9)通“搢”。插。
(10)通“鐏”。戈柄下的铜套,形锐,可以插入地里。
(11)通“箭”。
(12)水名。
(13)春秋诸侯国名。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尧之故墟唐,南有晋水,至叔虞子燮父改国号晋。故址在今山西省、河北省南部、陕西省中部及河南省西北部。后晋为其大夫韩、赵、魏所分。
(14)朝代名。公元265年,司马炎代魏称帝,国号晋,都洛阳,史称西晋。公元316年为前赵所灭。共四帝,历五十二年。317年,司马睿即位建康,保有江南之地,史称东晋。420年为刘裕所灭。共十一帝,历一○四年。与西晋合称两晋。
(15)朝代名。五代之一。公元936年,後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灭唐称帝,都汴,国号晋,史称後晋。946年为契丹所灭。共二帝,历十一年。
(16)山西省的简称。
(17)姓。战国魏有晉鄙。见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。

音韵参考

[平水韵]:去声十二震
[唐 音]:*tzi?n
[国 语]:jìn
[粤 语]:zeon3
[闽南语]:chin3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辰集上】【日字部】 晋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495第02
【正字通】俗㬜字。
(晉)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

康熙字典第495页图片

  • 欧阳通的晋字楷书

    欧阳通

  • 欧阳询的晋字楷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石经左傅的晋字楷书

    石经左傅

  • 水岛修三的晋字楷书

    水岛修三

  • 颜真卿的晋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颜真卿的晋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虞世南的晋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董其昌的晋字行书

    董其昌

  • 古人的晋字行书

    古人

  • 古人的晋字行书

    古人

  • 敬世江的晋字行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康有为的晋字行书

    康有为

  • 米芾的晋字行书

    米芾

  • 米芾的晋字行书

    米芾

  • 米芾的晋字行书

    米芾

  • 米芾的晋字行书

    米芾

  • 米芾的晋字行书

    米芾

  • 王羲之的晋字行书

    王羲之

  • 谢发的晋字行书

    谢发

  • 沈粲的晋字行书

    沈粲

  • 张维屏的晋字行书

    张维屏

  • 唐寅的晋字行书

    唐寅

  • 苏轼的晋字行书

    苏轼

  • 王肯堂的晋字行书

    王肯堂

  • 赵孟頫的晋字行书

    赵孟頫

  • 薛绍彭的晋字行书

    薛绍彭

  • 赵孟頫的晋字行书

    赵孟頫

  • 毛爷爷的晋字草书

    毛爷爷

  • 智永的晋字草书

    智永

  • 怀素的晋字草书

    怀素

  • 怀素的晋字草书

    怀素

  • 黄庭坚的晋字草书

    黄庭坚

  • 敬世江的晋字草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李世民的晋字草书

    李世民

  • 米芾的晋字草书

    米芾

  • 欧阳询的晋字草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孙过庭的晋字草书

    孙过庭

  • 孙过庭的晋字草书

    孙过庭

  • 吴志淳的晋字草书

    吴志淳

  • 徐伯清的晋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徐伯清的晋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邓石如的晋字隶书

    邓石如

  • 何绍基的晋字隶书

    何绍基

  • 华山神庙碑的晋字隶书

    华山神庙碑

  • 翁同和的晋字隶书

    翁同和

  • 吴大澂的晋字隶书

    吴大澂

  • 伊秉绶的晋字隶书

    伊秉绶

  • 袁博碑的晋字隶书

    袁博碑

  • 张迁碑的晋字隶书

    张迁碑

  • 赵菿残碑的晋字隶书

    赵菿残碑

  • 吴大澂的晋字篆书

    吴大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