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gōng   ㄍㄨㄥˉ
◎ 肃敬,谦逊有礼貌:恭敬。恭谨。恭候。恭维。恭贺。打恭(拱揖)。洗耳恭听。

英文翻译


respectful   reverent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gōng 
〈形〉
(1) (形声。从心,共声。本义:恭敬,谦逊有礼)
(2) 同本义 [respectful and submissive]
密人不恭,敢距大邦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
恭,敬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何胤云,在貌为恭,在心为敬, 何之所说,从多举也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上》疏
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。——《论语·颜渊》
公子执辔愈恭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(3) 又如:恭默(谦恭沈静不语);恭倨(恭敬和傲慢);恭恪(心存恭敬而态度谨慎);恭敬(犹尊敬);恭和(谦恭温和);恭逢其盛(亲身经历到那种盛况);恭素(恭谨纯朴)
(4) 通“洪”。大 [great]。如:恭德 (大德)
(5) 工整 [neat]。如:恭笔(工整的笔画)
词性变化
gōng 
〈动〉
(1) 奉行 [follow]
今予惟恭行天之罚。——《书·甘誓》
(2) 又如:恭承(敬奉)
(3) 拱手致礼 [bow]
请过了文昌,大人朝上又打三恭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
汉语字典

[①][gōng]
[《廣韻》九容切,平鍾,見。]
(1)肃敬;有礼貌。
(2)恭顺,顺服。
(3)谓敬慎不懈。
(4)工整。参见“恭楷”、“恭筆”。
(5)尊重。
(6)奉行。
(7)拱手致礼。
(8)通“洪”。大。参见“恭德”。

音韵参考

[上古音]:东部見母,kiong
[广 韵]:九容切,上平3鍾,jīong,通開三平鍾見
[平水韵]:上平二冬
[唐 音]:giung
[国 语]:gōng
[粤 语]:gung1
[闽南语]:kiong1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卯集上】【心字部】 恭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385第15
【廣韻】九容切【集韻】居容切,

康熙字典第385页图片

  • 柳公权的恭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虞世南的恭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沈尹默的恭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赵之谦的恭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魏碑的恭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恭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柳公权的恭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欧阳询的恭字楷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颜真卿的恭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虞世南的恭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元珍墓志的恭字楷书

    元珍墓志

  • 智永的恭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恭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张猛龙碑的恭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智永的恭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褚遂良的恭字楷书

    褚遂良

  • 欧阳询的恭字楷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欧阳询的恭字楷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颜家庙碑的恭字楷书

    颜家庙碑

  • 张即之的恭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张即之的恭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张即之的恭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行书-米芾的恭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恭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欧阳询的恭字行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汇辑的恭字行书

    汇辑

  • 敬世江的恭字行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李煜的恭字行书

    李煜

  • 米芾的恭字行书

    米芾

  • 米芾的恭字行书

    米芾

  • 米友仁的恭字行书

    米友仁

  • 欧阳询的恭字行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清人的恭字行书

    清人

  • 王铎的恭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王羲之的恭字行书

    王羲之

  • 王羲之的恭字行书

    王羲之

  • 文征明的恭字行书

    文征明

  • 文征明的恭字行书

    文征明

  • 赵佶的恭字行书

    赵佶

  • 赵佶的恭字行书

    赵佶

  • 赵孟頫的恭字行书

    赵孟頫

  • 郑板桥的恭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王壮为的恭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王铎的恭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王铎的恭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毛爷爷的恭字草书

    毛爷爷

  • 智永的恭字草书

    智永

  • 怀素的恭字草书

    怀素

  • 怀素的恭字草书

    怀素

  • 揭傒斯的恭字草书

    揭傒斯

  • 敬世江的恭字草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李鹤录的恭字草书

    李鹤录

  • 孙过庭的恭字草书

    孙过庭

  • 王献之的恭字草书

    王献之

  • 徐伯清的恭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徐伯清的恭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赵构的恭字草书

    赵构

  • 赵佶的恭字草书

    赵佶

  • 智永的恭字草书

    智永

  • 智永的恭字草书

    智永

  • 傅山的恭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傅山的恭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傅山的恭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恭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恭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唐玄宗的恭字隶书

    唐玄宗

  • 邓石如的恭字隶书

    邓石如

  • 肥致碑的恭字隶书

    肥致碑

  • 隶书-邓石如的恭字隶书

    隶书-邓石如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恭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吴让之的恭字隶书

    吴让之

  • 隶书-金农的恭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三体石经的恭字隶书

    三体石经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恭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恭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陈鸿寿的恭字篆书

    陈鸿寿

  • 邓石如的恭字篆书

    邓石如

  • 汉印的恭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恭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恭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恭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恭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恭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胡澍的恭字篆书

    胡澍

  • 黄士陵的恭字篆书

    黄士陵

  • 穆公鼎的恭字篆书

    穆公鼎

  • 齐侯钟的恭字篆书

    齐侯钟

  • 汪鸣銮的恭字篆书

    汪鸣銮

  • 吴大澄的恭字篆书

    吴大澄

  • 杨沂孙的恭字篆书

    杨沂孙

  • 伊秉绶的恭字篆书

    伊秉绶

  • 赵孟頫的恭字篆书

    赵孟頫

  • 邓石如的恭字篆书

    邓石如

  • 汪鸣銮的恭字篆书

    汪鸣銮

  • 吴大澄的恭字篆书

    吴大澄

  • 杨沂孙的恭字篆书

    杨沂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