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dī   ㄉㄧˉ
◎ 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:河堤。海堤。堤岸。堤坝。堤防。堤堰。

英文翻译


bank   mound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隄 dī 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土,是声。本义:河堤,堤坝)
(2) 同本义 [dike;dyke]
隄,唐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完堤防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
脩堤梁。——《荀子·王制》
河堤绕绿水。——唐· 李白《赠清漳明府侄聿》
(3) 又如:河堤;海堤;堤埽(堤和埽。亦泛指堤坝);堤唐(高出地面的中庭甬道)
(4) 陶器的底座 [base]
蓼菜成行,瓶瓯有堤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
汉语字典

[①][dī]
[《廣韻》都奚切,平齊,端。]
亦作“隄1”。
(1)沿江河湖海修筑的防水建筑物。多用土、石筑成。
(2)筑堤。
(3)瓶瓯的底座。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:“蓼菜成行,瓶甌有堤。”高诱注:“堤,瓶甌下安也。”一说为提梁。见杨树达《积微居小学述林·〈淮南子证闻〉後序》。
[②][shí]
[《廣韻》是支切,平支,禪。]
见“堤2封”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是支切,上平5支,chí,止開三平支A常
[平水韵]:上平八齐
[国 语]:dī,tí
[粤 语]:tai4
[闽南语]:the5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丑集中】【土字部】 堤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233第20
【廣韻】是支切【集韻】常支切,

康熙字典第233页图片

  • 张猛龙碑的堤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柳公权的堤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虞世南的堤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魏碑的堤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沈尹默的堤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堤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赵之谦的堤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堤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柳公权的堤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李超墓志的堤字楷书

    李超墓志

  • 欧阳通的堤字楷书

    欧阳通

  • 欧阳通的堤字楷书

    欧阳通

  • 水岛修三的堤字楷书

    水岛修三

  • 苏孝慈墓志的堤字楷书

    苏孝慈墓志

  • 苏孝慈墓志的堤字楷书

    苏孝慈墓志

  • 颜真卿的堤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智永的堤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欧阳询的堤字楷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褚遂良的堤字楷书

    褚遂良

  • 行书-米芾的堤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张即之的堤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堤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董其昌的堤字行书

    董其昌

  • 近人的堤字行书

    近人

  • 敬世江的堤字行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明神宗的堤字行书

    明神宗

  • 黄庭坚的堤字行书

    黄庭坚

  • 王壮为的堤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郑板桥的堤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王铎的堤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敬世江的堤字草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草书韵会的堤字草书

    草书韵会

  • 孙过庭的堤字草书

    孙过庭

  • 毛爷爷的堤字草书

    毛爷爷

  • 孙过庭的堤字草书

    孙过庭

  • 文彦博的堤字草书

    文彦博

  • 文征明的堤字草书

    文征明

  • 徐伯清的堤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傅山的堤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佚名的堤字草书

    佚名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堤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曹全碑的堤字隶书

    曹全碑

  • 隶书-金农的堤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堤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隶书-金农的堤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杨守敬的堤字隶书

    杨守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