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释


sì  ㄙˋ
◎ 接续,继承:嗣后(以后)。嗣岁(来年)。嗣响(继承前人之业,如回声之相应)。嗣徽(继承先人的美德、声誉)。
◎ 子孙:后嗣。嗣子。

英文翻译


heir   succeed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sì 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册,从口,司声。册,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。口,下令。甲骨文从大,从子,从册,会意。大子,即嫡长子。本义:诸侯传位给嫡长子)
(2) 同本义 [inherit sovereignty]
嗣,诸侯嗣国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舜让于德,弗嗣。——《书·舜典》
将使嗣位。——《书·舜典序》
(3) 又如:嗣王(继位之王);嗣君(继位的君主);嗣主(继位的国君);嗣位(继承君位);嗣皇(继位的帝王);嗣圣(新继位的皇帝);嗣临(继登皇位)
(4) 继承;接续 [inherit;continue]
嗣,继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禹乃嗣兴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。传:“继也。”
其弟嗣书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
太史书曰:“崔杼弑其君。”崔子杀之。其弟嗣书,而死者二人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
今吾嗣为之十二年,几死者数矣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(5) 又如:嗣位(继承君位);嗣产(继承子产的事业);嗣徽(继承善美的德行);嗣守(继承并遵守和保存);嗣芳(承继前贤者);嗣承(继承);嗣封(承袭先人而受封);嗣统(继承皇位);嗣武二祖(继承汉高祖、汉光武二祖的事业);嗣音(继续传其音信);嗣事(继续从事);嗣奉(继前人而敬受)
(6) 过继 [adopt]。如:嗣母(继母)
(7) 通“司”。主持,掌管 [take charge of;direct]
阳人有夏商之嗣典,有周室之师旅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四》
若天之嗣,其事不可识,百姓浅然不识其邻。——《荀子·哀公》
远近高下,各得其嗣。——《管子·版法》
词性变化
sì 
〈名〉
(1) 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[inheritor]
今又不礼于卫之嗣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。注:“新君也。”
祁奚请老,晋侯问嗣焉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
及长当就国也。(王)立嗣子 融从 长请车骑。——《汉书·淳于长传》
(2) 又如:嗣子(帝王或诸侯的嫡子);嗣孙(承嗣的子孙);嗣体(承嗣之人);嗣适(承嗣的嫡子)
(3) 后代 [progeny]
夫晋侯非嗣也,而得其位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上》
此君婆娑,政坐宦薄,著书未成,嗣息中绝。——明· 王世贞《与俞仲蔚书》
尝有壹男子,然无一日之命,至今无以讬嗣续,恨痛常在心目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与杨京光凭书》
(4) 又如:后嗣;嗣人(子孙);嗣胤(子孙后代);嗣息(子孙);嗣继(子孙);嗣续(子孙世代继承)
(5) 姓
sì 
〈形〉
(1) 次,第二的 [second]
载燔载烈,以兴嗣岁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
(2) 又如:嗣岁(来年)
sì 
〈副〉
接着,随后 [later on]。如:嗣后(自此以后)

汉语字典

[①][sì]
[《廣韻》祥吏切,去志,邪。]
“孠1”的今字。
(1)继承君位。
(2)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。
(3)子孙;后代。
(4)过继。
(5)继承;接续。
(6)次,第二。
(7)随后,后来。
(8)通“司”。主持;掌管。
(9)姓。

音韵参考

[广 韵]:祥吏切,去7志,sì,止開三去之邪
[平水韵]:去声四寘
[唐 音]:zi??
[国 语]:sì
[粤 语]:zi6
[闽南语]:su5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 嗣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203第30
〔古文〕台孠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

康熙字典第203页图片

  • 柳公权的嗣字楷书

    柳公权

  • 颜真卿多宝塔体的嗣字楷书

    颜真卿多宝塔体

  • 虞世南的嗣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虞世南的嗣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魏碑的嗣字楷书

    魏碑

  • 沈尹默的嗣字楷书

    沈尹默

  • 赵孟頫三门记体的嗣字楷书

    赵孟頫三门记体

  • 赵之谦的嗣字楷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揭傒斯的嗣字楷书

    揭傒斯

  • 欧阳询的嗣字楷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王闽之墓志的嗣字楷书

    王闽之墓志

  • 颜真卿的嗣字楷书

    颜真卿

  • 虞世南的嗣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虞世南的嗣字楷书

    虞世南

  • 赵孟頫的嗣字楷书

    赵孟頫

  • 智永的嗣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智永的嗣字楷书

    智永

  • 褚遂良的嗣字楷书

    褚遂良

  • 褚遂良的嗣字楷书

    褚遂良

  • 欧阳询的嗣字楷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张猛龙碑的嗣字楷书

    张猛龙碑

  • 行书-米芾的嗣字行书

    行书-米芾

  • 张即之的嗣字行书

    张即之

  • 行书-集字圣教序的嗣字行书

    行书-集字圣教序

  • 欧阳询的嗣字行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褚遂良的嗣字行书

    褚遂良

  • 董其昌的嗣字行书

    董其昌

  • 董其昌的嗣字行书

    董其昌

  • 黄庭坚的嗣字行书

    黄庭坚

  • 敬世江的嗣字行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敬世江的嗣字行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李邕的嗣字行书

    李邕

  • 王铎的嗣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王羲之的嗣字行书

    王羲之

  • 黄庭坚的嗣字行书

    黄庭坚

  • 郑板桥的嗣字行书

    郑板桥

  • 王铎的嗣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王铎的嗣字行书

    王铎

  • 王壮为的嗣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王壮为的嗣字行书

    王壮为

  • 毛爷爷的嗣字草书

    毛爷爷

  • 智永的嗣字草书

    智永

  • 邓文原的嗣字草书

    邓文原

  • 怀素的嗣字草书

    怀素

  • 蒋善进的嗣字草书

    蒋善进

  • 揭傒斯的嗣字草书

    揭傒斯

  • 敬世江的嗣字草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敬世江的嗣字草书

    敬世江

  • 李怀琳的嗣字草书

    李怀琳

  • 李怀琳的嗣字草书

    李怀琳

  • 欧阳询的嗣字草书

    欧阳询

  • 苏轼的嗣字草书

    苏轼

  • 孙过庭的嗣字草书

    孙过庭

  • 孙过庭的嗣字草书

    孙过庭

  • 孙过庭的嗣字草书

    孙过庭

  • 孙过庭的嗣字草书

    孙过庭

  • 王升的嗣字草书

    王升

  • 鲜于枢的嗣字草书

    鲜于枢

  • 徐伯清的嗣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徐伯清的嗣字草书

    徐伯清

  • 赵构的嗣字草书

    赵构

  • 赵雍的嗣字草书

    赵雍

  • 赵子昂的嗣字草书

    赵子昂

  • 智永的嗣字草书

    智永

  • 智永的嗣字草书

    智永

  • 傅山的嗣字草书

    傅山

  • 隶书-伊秉绶的嗣字隶书

    隶书-伊秉绶

  • 曹真碑的嗣字隶书

    曹真碑

  • 隶书-金农的嗣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金农的嗣字隶书

    隶书-金农

  • 隶书-何绍基的嗣字隶书

    隶书-何绍基

  • 隶书-邓石如的嗣字隶书

    隶书-邓石如

  • 大盂鼎的嗣字篆书

    大盂鼎

  • 大盂鼎的嗣字篆书

    大盂鼎

  • 方去疾的嗣字篆书

    方去疾

  • 葛同的嗣字篆书

    葛同

  • 古人的嗣字篆书

    古人

  • 汉印的嗣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嗣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嗣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汉印的嗣字篆书

    汉印

  • 李阳冰的嗣字篆书

    李阳冰

  • 量诏的嗣字篆书

    量诏

  • 令狐君壶的嗣字篆书

    令狐君壶

  • 六朝砖的嗣字篆书

    六朝砖

  • 孟鼎的嗣字篆书

    孟鼎

  • 孟鼎的嗣字篆书

    孟鼎

  • 秦权的嗣字篆书

    秦权

  • 秦诏版的嗣字篆书

    秦诏版

  • 善夫克鼎的嗣字篆书

    善夫克鼎

  • 石鼓文的嗣字篆书

    石鼓文

  • 石鼓文的嗣字篆书

    石鼓文

  • 王褆的嗣字篆书

    王褆

  • 王褆的嗣字篆书

    王褆

  • 吴昌硕的嗣字篆书

    吴昌硕

  • 徐三庚的嗣字篆书

    徐三庚

  • 赵孟頫的嗣字篆书

    赵孟頫

  • 赵之谦的嗣字篆书

    赵之谦

  • 中山王鼎的嗣字篆书

    中山王鼎

  • 诅楚文的嗣字篆书

    诅楚文

  • 大盂鼎的嗣字篆书

    大盂鼎

  • 大盂鼎的嗣字篆书

    大盂鼎

  • 石鼓文的嗣字篆书

    石鼓文

  • 吴昌硕的嗣字篆书

    吴昌硕

  • 赵之谦的嗣字篆书

    赵之谦